车管所腐败窝案频发的警示

2013年06月27日04:39  南方都市报 微博

  上至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、车管所所长,下至车管所技术检验科科长和普通民警,机动车检测站经营者打点1300多万元,贿赂相关工作人员,使10万辆次“病车”通过检测顺利上路。近日《人民日报》刊发报道,称“广州市车管所腐败窝案引人深思”。

  因为私人得了好处,原本承担安全、环保等方面的机动车检测,一下变成了“2000元搞掂”的“走过场”。大多数读者第一反应恐怕不是深思而是愤怒:这意味着多大的安全隐患?2012年6月29日,广东省广深高速发生一起货车与油罐车追尾相撞的严重交通事故,致20人死亡、31人受伤,直接经济损失约4600万元,事后根据广东省安监局公布的事故调查结果,其中的肇事车辆由湖南茶陵县交警支队检测,检测存在违规操作和弄虚作假。“病车”上路猛于虎,10万辆次“病车”,其张开的血盆大口真让人不寒而栗。

  当然,所谓“深思”还是要的。但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,并非媒体所说的“数量巨大的‘病车’为何能通过检测”这样一个谁都知道答案的问题,而应该是类似腐败窝案为什么会在一个相同的地方反复发生?

  上网以“车管所”和“腐败”作关键词搜索一下,弹出的新闻和旧闻简直让人目不暇接,“福州车管所腐败窝案”、“湛江车管所腐败窝案”……而最有意味的是,12年前,广州车管所已经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腐败窝案,包括广州市司法局副局长、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、车管所所长在内的多名公职人员被绳之以法。

  综观全国多起车管所腐败窝案,一定能够发现,车管所是一个权力太容易变现的地方。车辆年检、发放驾照、机动车检测,在车辆管理部门一系列权力笼罩之下是一个巨大的市场。而在这些法定权力之外,车辆管理部门还会另设一些行政许可,尽管常常惹来争议,却丝毫不影响其强制力。被这些权力所影响的人数就这样一直在惊人地增长,但这个机构里除了楼堂馆所越来越华丽、办公设备越来越高端之外,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变化?

  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衡,此类话语相信即使是在车管所内也属老生常谈,但效果如何实堪忧虑。为什么一出事往往就是窝案?一是由于其行业特点决定了权钱交易常常没法“吃独食”,二是因为腐败几乎演变成了明规则,正如某起窝案中一位民警的供述:领导能贪,为什么我就不能?

  如何遏制车管所腐败,在现实条件下,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办法可能都言不及义。鉴于车管所的腐败其实大多并不隐晦的特点,最有效的举措,还不如先降低民众对车管所腐败的容忍度。市民们,请从考驾照开始,在与车管所打交道的任何一个环节中锱铢必较,用严正而坚定的态度告诉他们:我们已经容忍了好多年,我们现在无法再忍。

(原标题:[短评]车管所腐败窝案频发的警示)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四名中国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遇害
  • 体育温网费德勒落败创10年最差 莎娃阿扎出局
  • 娱乐曝梦鸽要求律师为李天一做未涉强奸辩护
  • 财经刘志军曾与发改委冲突:高铁标准瞒天过海
  • 科技Windows 8.1公共预览版开放下载
  • 博客巴遇袭者逃生始末:撂倒枪手光脚跳崖
  • 读书缺乏自知:老蒋的半吊子思想解析
  • 教育人大晒女神同济晒汉子抢生源(图) 状元
  • 育儿幼儿园模拟诱拐9成孩子被骗走(图)